应收款逾期率怎么算的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澹台正平 提问
发布:2023-11-25 19:32:57
21 评论
应收款逾期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应收款中逾期未收回的部分占总应收款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计算应收款逾期率的步骤如下:
1. 首先,确定应收款的起始和止日期。这可以是一个固定的时间,例如一个月或一,或者根据特定的业务需求进行调整。

2. 接下来,计算在该时间内逾期未收回的款总额。将所有逾期的应收款按照逾期天数分类,并统计每个分类的逾期款总额。
3. 然后,计算总的应收款,包括逾期和未逾期的部分。
4. 最后,将逾期款总额除以总的应收款,然后乘以100,即可得到应收款逾期率。
例如,某公司在一个月内的应收款总额为100,000元,其中逾期未收回的款总额为10,000元,则应收款逾期率为10%。
应收款逾期率的计算有助于企业了解逾期回款的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来减少逾期风险,如加强对客户的催款工作、优化财务管理等。
最佳答案
香彤
2023-10-18
应收款逾期是指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已过而未能如约收到款。对于企业而言,应收款逾期会对资金流动和经营业绩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计算应收款逾期的金额和天数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和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在计算应收款逾期的金额时,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逾期金额 = 应收款金额 - 已收款金额
这个公式简单明了,计算逾期金额只需要减去已收款金额即可。逾期金额是指客户逾期未付款的金额,也是企业还未收回的应收款。
在计算应收款逾期的利息时,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逾期利息 = 逾期天数 × 应收款金额 × 年利率 / 365
其中,逾期天数指的是从应收款的到期日到实际收到款的天数;应收款金额是指逾期未支付的款;年利率是指在合同中约定的年利率。这个公式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如果合同中约定的是月利率,则需要将年利率除以12。
计算应收款逾期的数量时,需要明确逾期的数量指的是什么。如果是指逾期未支付的应收款笔数,可以直接统计逾期未收款的合同数量。如果是指逾期未还的物品数量,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收集和统计。
应收款逾期天数的计算比较简单,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逾期天数 = 实际收款日期 - 应收款日期
逾期天数是指从应收款的到期日到实际收到款的天数。企业可以通过...
最佳答案
答梦凡
2023-10-18
应收账款逾期率是指公司应收账款中已超过约定还款日期的金额占总应收账款金额的比例。对于企业来说,控制应收账款逾期率至关重要,因为高逾期率会导致资金的长时间占用,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并可能导致坏账风险的增加。因此,企业需要制定合适的控制目标,并使用适当的计算公式和算法来量和管理应收账款逾期率。
应收账款逾期率控制在多少取决于企业的行业特点、客户类型和市场环境等因素。一般来说,低风险行业可以将逾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如2%以下;而高风险行业则需要更为严格的控制,一般将逾期率限制在1%以下。企业还需根据客户类型制定不同的目标,例如,对于重要客户,可以更加灵活地制定逾期率指标。
应收账款逾期率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监控和管理的,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的资金流动和风险控制。财务部门需要及时跟踪和分析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及时采取催收措,并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提醒和协商还款事宜。同时,财务部门还需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
应收账款逾期率的计算公式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应收账款逾期率 =(逾期应收账款金额 / 总应收账款金额)× 100%
其中,逾期应收账款金额指的是已超过约定还款日期的应收账款金额,总应收账款金额指的是企业所有的应收账款金额总和。
应收...
最佳答案
东小溪
2023-10-18
应收款逾期率是指企业在特定时间内收到的款中逾期未收回的比例。这一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将介绍应收款逾期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应收款逾期率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常用的方式:按金额计算和按笔数计算。
按金额计算的公式如下:
应收款逾期率 = 逾期未收回的应收款金额 / 应收款总额
按笔数计算的公式如下:
应收款逾期率 = 逾期未收回的应收款笔数 / 应收款笔数
逾期未收回的应收款金额或笔数根据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逾期定义来确定,一般情况下,逾期未收回的应收款是指逾期超过规定的天数还未收回的金额或笔数。
应收款逾期率的高低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管理能力密切相关。如果应收款逾期率较高,说明企业存在较大的风险,可能无法及时收回应收款,对企业的资金流动和经营能力造成影响。
应收款逾期率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客户信用及还款能力:客户信用状况决定了其能否按时支付应收款。如果客户信用较差或还款能力有限,企业面临较高的逾期风险。
2. 销售政策和收款条件:企业的销售政策和收款条件会影响应收款的回收速度。如果销售政策过于宽松或收款条件过于优,可能导致应收款逾期率上升。
3.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企...